↑↑↑我喜歡高台民居除了它的建築很有傳統維族特色外.也因為它仍有當地人生活的氣息.
這一篇延續上一篇,是隔兩天後,我們又重新造訪了一次高台民居!因為喀什的其他古城區都被改建完了,只剩下正在改建中的高台民居,也許以後就再也看不到這麼完整的傳統維族聚落,所以想再一次用眼睛把這些景觀烙印在腦海裡~
這天特地選了中午前來,陽光很大,拍出來的照片好看多了!而且重回那角落又再重拍了一次照片,跟2009年那次相似度更像了。
也造訪了另一家土陶工坊,看了另一個正在做陶碗的老師傅,他的孫子淘氣地也有樣學畫地用手玩著陶土,在這一對祖孫的互動裡,我看到了傳承兩個字真正的意義..
和小客倆沒有刻意地走哪條路,就跟著腳下的六角形花磚行走,拿著相機睜大眼睛地欣賞眼前這些古樸的灰土色建築、充滿歷史刻痕的大門、幽深的小巷..,每一個轉彎處都是一個驚喜,就像探險般一樣,繞來繞去就算回到原點也是一種美好的足跡..
照片很多,這篇就不多廢話了,大家自己慢慢欣賞吧..
很不好意思地提醒一下..小客是個很怕曬黑的人,雖然她已經很黑了,但她說黑也有分咖啡黑和巧克力黑,她不想要從前者變成後者...
因此,旅行中她幾乎都是外套、帽子和雨傘不離身..
但是要是看到照片中的她把外套脫掉,代表她對這個景拍出來的照片很滿意,願意脫掉她的防護罩..
如果又看到她把書拿出來做作一下..代表這個景拍的照片可以當相親照啦!
第二次造訪高台民居.
我們搭20號公車到東門巴扎站後.直接走過這片空地進到高台民居的後門.
因為憑著我的直覺.我覺得這裡一定有路
灰灰土土的建築群
其實..喀什是個滿髒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遊客太多或是本地的垃圾問題..路上常看到垃圾.連這裡也有一大堆垃圾
繞到後面後.看到有一條路可以通往高台民居裡
我們刻意在中午時分來..陽光好亮、天空好藍
不過當小客幫我拍獨照時.旁邊巷子裡的小孩生氣地對我做鬼臉..
我猜想可能是太多遊客了.這個小孩討厭這些人..才有這種舉動
天空好藍..有一群鴿子飛過
我最喜歡遇到小孩子了
這小孩看到我們拿相機.馬上跑到我們面前熟練地擺出姿勢讓我們拍照
雖然很可愛..但這些姿勢也太老成了.少了一點童真
另一個較羞澀的女孩子
後面這棟是清真寺
又回到那熟悉的角落.我想再拍一次同樣的照片
把包包和相機放在旁邊這個平台上
然後同一個點又拍了無數多張照片
有兩個小孩子故意跑來搶鏡頭
終於拍出相似度更像的照片了吧
小客也拍了N張
兩人開始自拍
前一次去了一家土陶手作坊.買了我好喜歡的杯子們
這一次特地參觀了另一家.想欣賞不一樣的作品
庭院裡擺滿了大的陶缸
沿著窄小的階梯爬到工作室.看到一個師傅正在工作著
其實裡頭的空氣沒有很好.塵埃很多..
師傅後面的牆上擺滿了無數的陶碗
牆上立著橫棍都擺了碗
這個師傅會說漢語.我們問了他一些問題
這個洞是燒陶的窯爐
一個淘氣的小男孩趁師傅不注意時偷偷爬上來
他坐到了師傅捏陶土的地方.也有樣學樣地捏起土來
陽光灑在他身上.看起來真耀眼
師傅看到了.過來斥責他.叫他不要再玩了(兩人是祖孫)
但小孫子還是認真地搓著土
師傅想拉他起來
但實在是沒輒.就放棄了
師傅雖然嘴裡念著.但臉上閃耀著好笑與驕傲..
也許小孫子長大也能繼承爺爺的工夫.成為一個厲害的土陶師傅呢
這裡也有賣著土陶器
但沒有我喜歡的杯子.都是一樣酒瓶和碗
我後來就買了兩個大碗和兩個小碗
然後又回到之前參觀的第一間土陶手作坊
買了三個杯子和五個小茶杯
開始去探險了!跟著腳下的六角形花磚就不用怕迷路了~
記住長條地磚是死胡同.只有六角形花磚才是有路可以走的
去探險囉!
看著一間間房子.好想進去參觀喔..
看到一家寫著可招待遊客的民居.我們開心地進去看一下
但男主人說以前可以招待客人喝茶吃點心(要收費).現在因為要改建了.不行再招待了.
我們就失望地走了..
這是另一家賣民族紀念品的店.
我們只是進去看一下.女主人就殷勤地把圍巾和帽子往我身上披..
我只好尷尬地笑了笑.但好險她沒硬逼我買.
男主人們在裡面房間裡手做著甜點
這很像台灣的龍鬚糖..我們有買一個吃看看
很有特色的懸空樓
灰灰黃黃的建築
看到書本沒...代表這個景我們很喜歡..
靜謐的小村落
但有時會被吵雜的遊客給破壞了
偷穿媽媽高跟鞋的小女孩
穿著民俗服裝的小小女孩
追逐玩耍的小孩
門口曬著?
賣菜的小貨車
穿開檔褲的小男生
當地的小孩們
對這個景的滿意三部曲
深不可測的內院
讓人好奇輕飄飄的門簾後.會是怎樣的世界呢..
半掩半遮的門更讓人好奇
在光的另一邊隱約有人影
牆上是哪個小孩調皮的塗鴉
玩著新娘和嬰兒辦家家遊戲
賣帽子的民居
只有窗口一景的小小雜貨店
老婆婆坐在一旁在想什麼
這條好像是死巷子了
平安家庭是什麼呢
快變成廢墟的空地
光線和陰影的迷人變化
天空好藍
另一頭對比的世界
我辭窮了..請自己看照片就好XD
快結束探險了
牆上讓人無言的標語
走出大門口..回望著那一片灰黃.心中輕聲地嘆著"再見了"